垒球比赛基本规则
垒球比赛双方各有9名队员参赛。
她们依照防守位置分为投手、捕手、一垒手、二垒手、三垒手、游击手、左外场手、中外场手、右外场手。 进攻时,这9名队员要逐一上场击球,但投手可以只参加防守,不参与进攻。
9名队员进攻时的击球棒次,按照赛前双方提供给主裁判的击球次序严格执行,不能变动。
赛前
主裁判主持抽签,决定哪方先攻,哪方先守。比赛开始后,先守一方9名队员进入各自防守位置准备防守,先攻一方根据上报主裁的击球棒次,由排在第一棒的选手出场击球。第一局以后,每局双方的第一个击球员应为上一局最后完成击球任务的下一个击球员。
每局比赛由投手向攻方击球员投球开始。
如果投手投出的球,在落地前进入本垒板上空、低于击球员的腋部、高于击球员的膝部则为好球,否则为坏球。击球员有3次击球机会,如果3击不中,或者击出的球在落地前被防守队员接住,均判该击球员出局。如果击球员将投手投来的球打进界内,击球员就成为击跑员,取得跑垒的权利。此时击跑员可以根据自己击球的情况,按由一垒经二垒、三垒,最终到达本垒的顺序跑垒,也可以停在距离自己最近的垒包上成为跑垒员。
在此过程中,如果击跑员被防守方封杀或触杀,均算为出局。跑垒员可以在投手再次投球出手的瞬间,选择继续向下一垒跑进或原地不动,但同一个垒包上不能同时有两名跑垒员。
进攻方每局累计有三人出局时,双方即交换攻守角色。
但如果一名跑垒员能够在本方累计三名队员被杀出局前返回本垒,则计进攻方得一分 。此外,如果投手在面对同一名击球员时,累计投出四记击球员未击的坏球,那么要保送击球员登上一垒,原来在一垒上的跑垒员则自动前进至二垒,依次类推。
垒球比赛共进行7局
每一局双方各进攻和防守一次。只有进攻方有权得分,最后以7局累计得分多的一方为胜。
垒球运动竞赛规则30
比赛球场
(参阅垒球正式比赛场地图)
1.比赛球场系指在其区域内可执行正式的进攻与防守之比赛场地。(快式)於本垒板起,女子至少60公尺(200 )A男子70公尺(225 );(慢式)女子75公尺(250 ),男子85公尺(275 )至两界线之内侧,必须是平坦无阻的广场。在两界线之外侧与本垒板至看台或背网之间,亦至少要有8公尺(25 )至9公尺(30 )平坦无阻空地。
2.球场规则或特殊规则之制定,因背网、围栏、看台、车辆、观众或其他障碍物,在规定之区域内时,由大会主办单位或与客队之协议订定之。於本垒板起,(快式)女子60公尺(200 )男子70公尺(225 );(慢式)女子75公尺(250 )男子85公尺(275 )之界内区中,有障碍物时,应该要有显着的标志提示裁判员。附注:国内比赛(慢式)女子70公尺(225 );男子75公尺(250 )。
正式球场方块区的垒间距离如下:
社会组 垒间距离
快式:女子 18.3公尺(60 )男子 18.3公尺(60 )慢式:女子 20.0公尺(65 )男子 20.0公尺(65 )
青年组 垒间距离
快式:(国中) 女子 18.3公尺(60 )15岁以下男子 18.3公尺(60 )(高中) 男子 18.3公尺(60 )18岁以下男子 18.3公尺(60 )慢式:(国中) 女子 20.0公尺(65 )15岁以下男子 20.0公尺(65 )(高中) 男子 20.0公尺(65 )18岁以下男子 20.0公尺(65 )
正式球场之投球距离如下 :
社会组 投球距离
快式:女子 12.2公尺(40 )男子 14公尺(46 ) 慢式:女子 14公尺(46 )男子 15.2公尺(50 )
青年组 投球距雅
快式:(国中) 女子 12.2公尺(40 )15岁以下男子 14公尺(46 )(高中) 男子 12.2公尺(40 )18岁以下男子 14公尺(46 )慢式:(国中) 女子 14公尺(46 )15岁以下男子 14公尺(46 )(高中) 男子 14公尺(46 )18岁以下男子 14公尺(46 )
注:在比赛中当发现垒间距离或投球距离有错误时,至次局之上半局开始时,始可更正,继续比赛。
3.方块区之设置:如附图为正式垒球场规格,并以18,3公尺(60 )为垒间距离之方块区及14公尺(46 )之投球距离为例说明之。首先决定本垒板之位置,然後向适当之方位丈量,划定方块区。将木桩钉於最靠近捕手之两斜边顶角,以此为基点用绳子,向拟设方位丈量14公尺(46 ) 18.3公尺(60 ) 25.86公尺(8410 )。取无伸缩性之绳索,在上面做所需之尺寸记号。以本垒板之斜追顶角为基点,向球场中央取14公尺(46 )设为投手板之前绿中点;再以同方向取25.86公尺(84 l0 )设为二垒包之中心点。
(慢式)垒间距离20公尺(65 )之球场,此对角线则为28.28公尺(91 11 )。取绳长36.6公尺(120 ),置於本垒及二垒定点,然後取绳之中央18.2公尺(60 )处,向右设定一垒包之外侧角,即一、二垒线及界线之交点;向左设定叁垒包之外侧角,即二、叁垒线及界线之交点。
检查球场之方块区域,可将绳索的末端放置於一垒椿上,经本垒板以36.6公尺(120 )校正叁垒位置:以18.3公尺 (60 )校正本垒及叁垒及二垒。垒间距离20公尺(65 )之球场,则可以下列数字取代:20公尺(60 ),40公尺(130 ),及28.28公尺(91 11 ),并以上述方法为之。
最後应使用铜尺核对所有距离的正确性。
a.一公尺(3 )线:距一旦线外侧l公尺(3 ),始於本垒至一垒中点,止於一垒包之平行线。
b.次击球区:为1.5公尺(5 )直径的圆圈,以0.75公尺(21/2 )半径画园靠近球员席,并位於本垒板与球员席之间。
c.击球区:於本重板两侧,长 2.2公尺(7 ),宽1公尺(3 )之两个矩形,其内侧线距本旦板之侧边15公分(6 )。前绿距本垂板的中心横轴 1.2公尺(4 )。其边线亦属於击球区。
d.捕手区:击球区之外侧线,向後延长3公尺(l0 ),连接两延长线端,其宽为2.5公尺(8 )。
e.指导区:距一、叁垒包定点外侧3.6公尺(12 )起,各向本垒延长5公尺(15 )划一条直线与一垒、叁垒界线平行。
f.(快式)投手区:以投手板前绿之中心点为圆心,取 2.5公尺(8 )为半径昼一圆圈,圆周线亦包含在投手区内。
注:各线均属於各区域之 围。亦即是各区域的一部分。